气孔是一种常见的铸件缺陷,其形状一般为球形、扁圆形或长条形。气孔形成的原因是在金属液凝固时,铸件某一部位的局部气体压力超过了金属液的压力。气体总是顺着阻力最小的通路流动,通常都朝着铸件的上部移动。侵入气孔或析出气孔也会使铸件的表面呈现凹囊状孔洞或形成皮下气孔。
1. 铸件和模样设计
(1)芯头或出气孔不足;
(2)铸件设计不合理造成金属液压头不够;
(3)气体汇聚在分型面上,会在分型面处产生气孔。
2. 砂箱及其准备
(1)箱带距型面过近;
(2)箱壁距型面过近;
(3)上箱太浅;
(4)直浇道和冒口距箱带或箱壁过近;
(5)离心铸造用金属型壁上的出气孔不够。
3. 浇冒口系统
(1)压头太低;
(2)引起湍流的浇注系统;
(3)能造成断流的浇注系统;
(4)冒口的高度或尺寸不够 ;
(5)直浇道或內浇道设计不当。
4. 型砂
(1)型砂中水分过高;
(2)造型材料的透气性差;
(3)型砂中混有外来杂质;
(4)型砂中有小团块状的粘土;
(5)型砂混制不良;
(6)发气材料的颗粒太粗;
(7)涂料中发气材料的含量过多。
5. 制芯
(1)砂芯未烘干或未硬化;
(2)粘结剂加入量过多;
(3)砂芯的透气性不好;
(4)砂芯排气不畅;
(5)金属液进入出气孔;
(6)砂芯粘结剂用量过多或水分过多;
(7)砂芯的涂料层太厚、破损或未烘干;
(8)芯砂或涂料中的发气材料太多;
(9)砂芯在储存过程中或在砂型中吸湿返潮;
(10)吊钩、铁丝或吊具暴露在砂芯外;
(11)砂芯中的冷铁或填缝材料未干;
(12)砂芯吊钩或吊架处填砂后未烘干;
(13)砂芯中混入诸如草根、树叶、焦炭、煤块等夹杂物;
(14)芯砂混合不良。
6. 造型
(1)冷热材料相遇;
(2)砂型通气不良;
(3)砂型未干透;
(4)在特定条件下舂砂方法不当;
(5)砂钩、固砂木片、芯骨或箱带距模样太近;
(6)砂钩上浸涂的泥浆过厚;
(7)湿型修型或修补过度;
(8)封箱泥条太湿或距型腔太近;
(9)浇口杯和浇注系统太潮湿;
(10)砂箱中填砂不足;
(11)脱模剂用量过多;
(12)砂型的涂料或涂膏抹得过厚或未烘干。
7. 金属成分
凡能改变金属液中气体溶解度的因素,都是与气孔缺陷有关的主要因素。
8. 熔炼
(1)钢:金属液在炉中进行长时间和剧烈的沸腾,能使金属液中的气体逸出;
(2) 铸铁:因气孔而报废的铁铸件,其中大多数是由于浇入砂型的铁液温度过低造成的;
(3) 有色金属:大多数有色金属都很能吸气。
9. 浇注
(1)使用冷的、潮湿的或未烘烤过的坩埚或浇包;
(2)金属液浇注温度低;
(3)浇注时断流;
(4)浇注时浇包或坩埚抬得过高;
(5)浇注缓慢。
10. 其他
(1)使用生锈、镀锌不良、已氧化或吸湿返潮的冷铁、芯撑、芯铁丝等;
(2)离心铸造中离心力不够、转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