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缩松
1. 特征:
在铸件内部有许多分散小缩孔,其表面粗糙,水压试验时渗水。
2. 原因分析:
(1)工艺设计不合理。铸件的结构、形状及壁厚的影响。孤立热节多,尺寸变化太大,厚断面得不到足够的补缩。
(2)浇注系统、冷铁、冒口设计不合理,冒口的补缩效果差。
(3)浇注温度不合理,温度太高或太低均会影响冒口的补缩效果。
(4)铸型紧实度低,铸型刚度差。石墨化膨胀造成型腔扩大,铸件收缩时由于补缩不足形成缩松。
(5)碳、硅含量低,磷含量较高;凝固区间大。硅钼和高镍球墨铸铁对碳、硅含量和氧化铁液的敏感性特大,铁液严重氧化或碳、硅量低时,易出现显微缩松。即便在薄壁处也容易出现缩松。
(6)孕育不充分,石墨化效果差。
(7)残余镁量和稀土量过高。钼含量较高时也会增加显微缩松。
(8)浇注速度太快。
(9)炉料锈蚀,氧化铁多。
(10)铁液在电炉内高温停放时间太长,造成严重氧化。
(11)冲天炉熔炼时底焦太底,风量太大,元素烧损大,铁液严重氧化。
(12)冒口径处形成接触热节产生缩松。
(13)压箱铁不够,浇注后由于涨箱造成缩松。
3. 防止方法:
(1)适当提高铁液碳、硅含量。应充分孕育,提高铸件自补缩能力。
(2)在保证球化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残余镁量,保证适当的稀土残余量。当硫含量很低,特别是用高纯生铁时,稀土残余量更低。
(3)尽量减少硫、磷含量。
(4)提高铸型紧实度,以利于铁液石墨化膨胀时得到自补缩。
(5)合理布置浇冒口和冷铁,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加强冒口的补缩能力。
(6)改进铸件的结构,减少铸件壁厚的不均匀性。
(7)浇注后期适当慢浇,以利充分补缩。
(8)当缩松产生在接触热节时,应采用冒口径为宽、薄、短型冒口,并尽量加大冒口径和冒口连接处的斜度,或将冒口放在热节的侧面,采用避开热节均衡凝固的方法。
(9)高镍球墨铸铁流动性更差,冒口补缩时宜用保温冒口或热冒口。
(10)较长铸件顷斜浇注,冒口位于最高处,以增强补缩效果。
(11)防止铁液氧化,特别是硅钼球墨铸铁铁液氧化严重,碳当量低时极易在薄壁和夹角处产生缩松或显微缩松。
(12)锈蚀严重的炉料要抛丸后再使用。
(13)对于孤立热节无法用冒口补缩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将有热节的面放在下箱;由于铸件的结构问题,无法将有热节的面放在下箱时,可在热节的上方扎冷却筋;提高碳当量,充分利用石墨化膨胀产生的自补缩效果;手工造型时在热节处放置冷铁或在局部位置用激冷砂;在孤立热节上方制作随形激冷砂芯,加快该部位的冷却速度;在孤立热节的顶部做活块砂芯,砂芯上制出鸭嘴冒口,加强对孤立热节的补缩;适当改变铸件结构,增加补缩通道;在孤立热节的侧边放置冒口,冒口颈靠近且避开热节的补缩方法,既可以起到补缩效果又便于清理铸件。
(14)要有足够的压箱铁,箱卡要牢固,并封好封箱泥。
(15)碳化硅预处理也能减少缩松倾向。
(16)可采用补加炉料或碳化硅重新熔化。
二、缩孔
1. 特征:
在铸件热节处产生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的集中孔洞。缩孔常伴随有气孔的特
征,俗称缩气孔。
2. 原因分析:
(1)冒口补缩不足。
(2)冷铁设置不当。
(3)内浇口位置不当。
(4)砂型紧实度不够。
(5)碳、硅含量低,磷含量较高,凝固区间大。
(6)浇注温度过高,增加了液体收缩值。
(7)浇注温度太低,影响了冒口的补缩效果。
3. 防止方法:
(1)正确选择铁液化学成分,提高碳当量。
(2)适当增加孕育量。
(3)对于大件,可在冒口处补浇铁液。
(4)控制适宜的浇注温度。
(5)适当增加冒口尺寸,尽可能采用热冒口。
(6)在厚壁处放置冷铁,与冒口配合使用,创造合理的凝固条件。
(7)正确选择浇注位置和浇注系统,造成均衡凝固或顺序凝固。
(8)提高铸型紧实度以利于铁液石墨化膨胀时,得到自身补缩。
三、凹陷
1. 特征:
大气压把尚有塑性的铸件表面压凹形成凹陷。
2. 原因分析:
(1)铸件局部较厚,铁液补缩不够。
(2)冒口与补缩处太近,造成局部砂型过热,铁液冷却缓慢,易在铸件靠近冒口侧面缩凹。
3. 防止方法 :
(1)在凹陷处适当引入热铁液。手工造型时可在凹陷处放置冷铁。
(2)合理设置冒口径。
(3)其余参照缩孔、缩松的防止方法。